作为一名教师,最开心的是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你教的做网线真的有用”“;老师,我还记得你的课堂,好想再回去上一堂课”……这是我认知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也是我最开心的课堂收获。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经过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走出舒适的备课误区
从教以来的认识就是课前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针对每个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设计教学环节;从内心里觉得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应该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点等。毋庸置疑,这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换位融合,也没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班级氛围、学生特点找出学生的兴奋点,备出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兴趣是影响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想在一堂课中让学生获得实质性的知识和内在的进步,首先得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异性,课本与现实的差异性。“挑刺”最拿手的学生们内心的独白是:“到底谁是谁非?”。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教师的实时赞扬,可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在内心中接受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相对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走进学生想要的课堂
有效教学就是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直观易懂,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课程中有很多日常学生可以接触的事物及场景,但很多事物的专业名词与日常俗语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双绞线”日常叫“网线”。有学生偶尔会提醒我讲的东西专业名词太多,接受起来有点不好消化。配合学生的需要、满足学习的需求是我必须要提供的服务,也是有效课堂的前提。首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专、俗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多频次地接受知识点,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其次,假定一个学生的关注力大概在25-30分钟左右,那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分成“重点模块”和“普通模块”。在能集中关注力的时段内完成重点模块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头脑风暴;剩余的时段结合先进、适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一定量的学习。这样,学生便能劳逸结合,也能学得快、学得透、学得深。同时,适当的教学压力也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实验教学时给学生以紧张感,让学生在一个紧张的气氛中动手操作,并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虚拟化教学平台强调疑难问题,便能真正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走出并融合理论课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所有工科课程的要求。《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这门课程设置了实验课和课程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跟其他专业课程不一样,本课程并非课堂的理实结合就能学好,更多的是需要工程经验的加持。针对实验基地匮乏、工程项目短缺的弊端、课程特点等,拓展实验基地于生活环境中的点点滴滴,发布相关任务,让学生们走出课堂,并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课程一共开设了2期社会实践活动,第1期活动以“传播日常布线小知识”为主题,第2期活动以“探究建筑物布线问题及建议”为主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反馈手段之一。长期光讲不练,不仅不能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更使得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
目前,本课程还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教学也在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中。后期努力的目标:只为孩子们无悔地走进我的课堂,只为孩子们铺就一块成功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