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动态

评建动态

教学畅谈 | 通识教育学院岑天佑:湘信学子心目中的“好老师”与“好课堂”

发表时间:2022/11/17 18:05:12 浏览次数:

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一话题,如果想从专家学者的视角来看,可前往“湖南信息学院订阅号”中的“专家教师说课堂”专栏;如果想从一线教师的视角来看,可浏览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动态”栏目中的“教学畅谈”专栏。今天我们切换到另一个视角,尝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为此,本文作者特别组织了一次学生自愿参加的问卷调查: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和“好课堂”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不给学生设限,学生可自由作答。另外,已明确告知学生作答时不需要考虑某一门具体课程或某一位具体老师。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式调查前,本文作者先在一个班级做了先导取样调查,得到的反馈是学生只要提到“好课堂”,就基本上都会提到“好老师”,基于此,问卷中的问题把这两个“好”一并提出了。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总数为215人,实现了年级(大一至大四)和学院(五个有学生的二级学院)全覆盖,详情如下:国际商学院2019级七个班级共9人、国际商学院2020级五个班级共10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三个班级共112人、囊括五大专业学院2020级和2021级两个选修课班级共84人。

尽管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各式各样、各有侧重,但通过细心比对和归类,发现他们的意见几乎均体现了湘信院的“教风”——尚德(Sublime Virtue)、博学(Great Erudition)、敬业(Enormous Dedication)、大爱(Universal Love)(见《湘信曼志》2022年9月版次第18页)。有鉴于此,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呈现湘信学子心目中的“好老师”与“好课堂”,详情请见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在第一大类“尚德”中,学生们主要谈及了“德”、“三观”和“做人”这三个方面。同学们的这些心声正是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育人的根本在立德,立德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人民教师只有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谈到课堂教学,学生们首先渴望老师们“博学”,即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深厚,同时希望老师们自身热爱知识以此来感染学生,并且对知识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阐释。值得一提的是,有学生认为:老师学历高并一定意味着一定会教、教得好,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胜任教师工作,此外教师还需多关注学情,懂得如何因材施教。显而易见,大部分同学喜欢有趣味、充满欢乐的课堂,偏爱有激情、有活力、能充分调动学生情绪的老师,因此,老师“适当有趣、幽默”会使自己的课堂更有感染力,让课堂内容“动”起来。除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们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清楚易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思路明确、逻辑清晰,能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把某一个教学难点讲明白。要想有逻辑,一个笨办法是写好提纲(写逐字稿固然是好,但工作量太大)、反复试讲,把每次试讲进行录音,自己作为听众再去精听录音,从条理清晰和语言简洁这两方面入手,对试讲内容进行多轮打磨。必须指出的是,学生毕竟是学习者,不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很难从教学体系的整个流程来思考,如只有少量学生提到备课,没有学生提到课后教学反思,因为学生和老师的直接接触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比方说,他们希望老师能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中老师能注意观察学生课上的反应、一堂课下来老师能关注学生有没有收获等等。此外,在学生的问卷回答中没有出现教师们熟悉的“两性一度”、“金课”、“金师”等教育专业术语或特定表达,也没有学生提出教学应从“真”问题出发,把实际问题带回课堂,即教学紧密联系职场实际与最新前沿,毕竟学生们的生活场所主要还是在学校,视野有一定局限性,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来引导。尽管如此,“2.2教学技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去考虑怎么样让学生听懂这个课,不是老师把肚子里的东西都讲出来了,就给了学生了,不一定,特别是难点问题,教师怎么让学生接受,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努力。一个教师真正把一个难点问题讲透的时候,会看到学生的眼睛是放光的,这是学生的开心时刻,更是老师的幸福时刻。

老师的“敬业”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学生中更常见的说法是“认真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应该是教师的天职。在通识教育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爱岗敬业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来校工作十余年的肖海艳副教授、刘亚梅副教授每次上课前都要抽时间认真备课,多次看到她们上课前还在认真看课件、教案或者听课堂上需要播放的听力录音。其实,有名的大先生也是如此,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赵九江老师在一次视频采访中提到,他老伴经常说他:“你抱着一本《材料力学》教了几十年了,你还备什么课,真笨!”但是他的回答是:“不备课,我上不了课。”多么朴实的话,真心热爱教学这份工作的人对这句话肯定会有极大的共鸣。再举一例,廖勤思老师有一天特别沮丧,无意中说到她有个班级刚上了一段时间,因工作安排需要转给其他老师,她本该高兴,工作量减轻本可以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照顾家庭,但她心里还是很难受,说明她对学生、对教学倾注了很多感情!这真是好老师!再举最后一例:杨华教授、陈礼吉老师每次上完课后都很清楚自己这堂课上得好不好,要是上得好,心情就很愉悦,要是上得不太好,成就感就不会那么强烈,甚至连饭都不想吃,先想让自己静一静再说。这些都是发生在本文作者身边的真人真事,像这样爱岗敬业的大外部老师很多,可以一直像这样罗列下去。

考虑到文章篇幅已大为超出,关于“大爱”这个部分的例证将不再赘述。大家不难发现:学生们对老师“关爱学生”特别看重,请参阅上面表中的相应条目!必须说明一下:(1)在上表中的“学生原话”部分,并列的各项条目未必一定是同级关系,也可能有部分包含关系,但是为了避免分类过于繁复,暂不再增添下级细目加以区分。(2)有些归类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好这样模糊“跨界”的例子比较少,现仅举一例:“多鼓励学生”,如果学生指的是教学中多鼓励引导学生,倒可以归在“2.2教学技能”中,但如果鼓励出现在师生互动环节,好像放在“4.1师生互动”中也行,所以要看场合和语境来确定。如果学生只单独反馈“多鼓励”,本文作者咨询了学生们的意见,大部分人认为在这种语境不清楚的情况归在“4.2关爱学生”中比较合适。如果您对上表中的归类有疑议或有更恰当的分类,烦请告知,万分感谢!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探索性地汇报了湘信学子心目中的“好老师”和“好课堂”,学生们尤其关注“教学技能”和“关爱学生”这两个方面。大家不妨把学生的意见与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看法作一下对比,看看哪些方面是学校领导、督导重点关注的?哪些方面是一线教师特别看重的?最后再想想:如何同时又能从学生的视角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特别鸣谢:本文的撰写得以顺利完成,需要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同仁、同学给予我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他们分别是:校督导刘岗教授、中国语言文化教学部杨利平副教授、大学数学教学部尤俊丽老师、大学外语教学部张清明副教授、刘亚梅副教授、廖勤思老师和陈礼吉老师,以及所有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全体同学,在此一并致谢!最后借此机会,衷心感谢学校、学院的各位领导、督导、同仁以及我的所有学生,感恩我们的湘信“英”缘,遇见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