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教育形式的新常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高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今天,让我们走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体验这门公共基础课的蜕变、创新之路!
一、解决课程痛点,打造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根本出发点是深入剖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我校非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认同感低”、“学习动力不足”、“注重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等痛点问题。
为此,课程团队深入院校调研、仔细研读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丰富、专业的教学案例库,使学生感受课程价值;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不同,对视频资源进行分层次管理,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应用问题的能力。在线课程在“学银在线”慕课平台开设已有6期,建设有微课视频、动图等200余个,总时长770分钟,习题与考试题均千余道。2021年,该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图1 《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情况
二、赋能智慧环境,促进高效课堂
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将线下课堂变成了师生间互动、解决综合问题的场所。智慧教室为小组探究活动提供了新型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Excel数据可视化”为例,活动小组借鉴线上优秀案例,分析案例的设计要点,进行优化与创新,完成了家庭支出数据看板的制作。整个小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透视表、切片器、图表设计、样式等知识点,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在全校进行了信息化课堂教学示范,黎大志校长对此教学进行了点评并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图2 《计算机基础》信息化课堂教学示范
三、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模式创新
针对已有的“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进行创新,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与融通,使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了“导学——研学——拓学”三学进阶式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图3 智慧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
四、教书与育人并重,思政融入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思政育人理念。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章节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发展动态,彰显国家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电子表格”章节使用国家经济增长数据为案例讲解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展示祖国的日益强大,坚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入计算机前沿技术,传递科学精神,体现思政元素和正确的价值观,与课程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教书与育人并重。
图4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展示中国速度,提高民族自豪感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课堂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互联网+教育”迫切呼唤变革课堂理念、变革课堂环境、变革课堂教学。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